全球主要央行眼下正处于抗击通胀的关键时刻,而他们最终选择的路线,很可能将在未来几年里决定世界经济的走向。
目前,摆在这些央行决策层面前的选项是——要么相信四十年来最激进的紧缩政策,已经足以抑制刚刚开始缓解的物价压力;要么继续加息,确保通胀依然处在通向2%目标的正确旅途之上。
未来两周,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都必须决定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加息多少。其中,美联储可能已最为接近利率峰值。此外,日本央行也将在不断的市场猜测中召开会议,业内人士猜测该行正在接近取消刺激措施的转变时点。
在过去一周,两个G10央行的最新利率决议,已经凸显出了这场全球驯服高通胀的战斗,并不像人们原先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
澳洲联储
在4月短暂暂停加息后,澳洲联储上周连续第二个月再次加息,令投资者感到惊讶。澳洲联储已警告称,尽管其希望保持就业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该联储将容忍长期的物价压力。
加拿大央行
加拿大央行曾是七国集团中第一家暂停加息周期的央行,但上周也出人意料地重新按下了加息按钮。加拿大央行在声明中表示,“人们越来越担心CPI通胀率可能在大幅高于2%目标的水平上居高不下”。
美联储
美联储将在6月13-14日召开利率会议。虽然眼下美国经济富有韧性且通胀持续,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目前预计,美联储持续15个月的加息周期将在本周第一次按下暂停键。
接受媒体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测本周会议上美联储基准利率将维持在5%-5.25%不变,而7月份会议上官员们料将就是否加息有一番激烈争论。目前市场预测7月份将加息25基点,12月可能降息25基点。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月讨论过暂停紧缩,表明他倾向于先评估前期加息行动的滞后性影响,以及近期银行倒闭对信贷供应的影响。
鲍威尔及其同事正在密切关注的一个重大不确定因素是:在最近几家地区性银行倒闭后,银行将在多大程度上减少对企业和消费者的贷款。但由于通胀问题被证明是棘手的,政策制定者也一直在努力强调,他们远未到宣布控制物价压力任务已经完成的时候。
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更新利率点阵图来表明他们对年内加息幅度的最新预期,他们将在本周为期两天的会议后发布这些预测。3月份,19位美联储官员中有7位预测利率将在今年结束时高于现在的水平,这也意味着只需再多出现几位官员将利率预测向上修正,就能将利率中值预估推得更高。
欧洲央行
在欧洲央行方面,当欧洲央行在周四(6月15日)宣布其利率决定时,几乎可以确保会加息25个基点,人们的注意力将集中在,央行决策者对利率何时会达到峰值的公开辩论上。
上个月欧元区通胀放缓幅度大于预期,再加上更多的信贷条件限制,或许会让那些一些业内人士猜测欧洲央行可能会在7月暂停紧缩——恰逢欧洲央行本轮加息周期启动一周年之际。这将使存款利率保持在3.75%。
但是,欧洲央行在9月份再次加息依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特别是对该行内部一些比较鹰派的官员而言。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上周曾告诉欧洲立法者,该地区物价压力仍然太大。她表示,尽管有些方面正显示出通胀缓和的迹象,但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潜在的通货膨胀已经达到顶峰。
英国央行
英国央行将在6月22日召开议息会议,而该行目前面临的政策困境或许最为严峻。一方面,该国通胀率更高——仍高达8.7%,劳动力市场的趋紧使可怕的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成为始终存在的威胁。另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前已预测,英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仅为0.4%。
目前,4.5%的高利率正在挤压着英国经济,而市场预计英国央行的基准利率未来将进一步达到5%。英国央行加息25个基点将是大概率事情。
不过,目前对于英国央行而言,最严峻的考验还是可信度。一些英国政客们抨击英国央行此前未能及时应对通胀威胁,而若再出现第二次失败,则将被视为不可原谅。
日本央行
日本央行将于6月16日公布利率决议。一些经济学家表示,随着日本通胀率超过2%的央行目标已经有一年多了,日本央行可能已越来越接近于脱离超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变时刻。
尽管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坚称,他认为没有必要立即改变方向。业内也普遍预计美联储本周的议息会议上不会出现重大政策转变,但包括高盛和法国巴黎银行在内的经济学家,已预计日本央行将在下个月收紧政策。
植田和男此前认为,在经历了多年的通货紧缩之后,过早调整政策的代价要比等待更大。工人的实际工资仍在下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而这正是维持2%的通胀所迫切需要的。
不过,考虑到在全球其他大型央行仍在收紧政策的情况下,日本央行摆脱超宽松政策的任何行动都将减少破坏性,这意味着如果植田和男等得太久,留给他的大门可能会关闭。
这些央行的最新举动表明,本轮全球紧缩浪潮的刹车踏板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彻底踩死的。而这也进一步刺激交易员们提高了对全球范围内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债券投资者对这一转变的反应是,他们目前预计各国央行将本国经济推向衰退的可能性变得更大——收益率曲线的倒挂持续加深,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债券收益率曲线均出现了进一步趋平。
这一切最终带来的挑战是,无论各国央行的政策制定者如何选择,都将没有任何一个选项是完全无风险的。各国央行能做的,可能仅仅只是选出一个相对不那么糟糕的结局。